如果让我早点看到这部电影,也许自己将是另一番人生!

人就是这样,因为比动物多了样情感,多了样欲望.其随之带来的利益的争夺,利益的保护就引发了欺骗和勾心斗角.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当然动物也会耍些小聪明,但这是生存的本能.而人类却加上了更深层次的本能,此时它早已化为一种欲望的升华.不该去划分这么清楚的界限,身为人类面对着比动物多的多的困难,要学会更多的武器才能活在这个世界.是现实造就了这样的世界.

mushi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应该看日剧!

因为日剧让我看到了社会太多的黑暗

因为日剧让我看到了人类那么多丑陋的面孔

因为日剧有时怀疑自己应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

因为日剧有时怀疑自己也是那些人中的一个

因为日剧让我不知该如何对待这个残酷的世界

因为日剧让我对生存还是生活的定义产生了疑惑

因为日剧让我自己也平添了超越年龄的忧郁

因为日剧让我有时发现自己其实也是个傻子

因为日剧让我很想痛痛快快的做一场梦

因为日剧让我想逃离这个世界

还好

日剧有时也让我更早的看透了这个世界的真相

还好

日剧有时也让我更早的去学会如何生存

还好,一切都还好!

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mushi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几乎每个人都是伴随着童话长大的。小的时候大家喜欢看《格林童话》,因为那里有“美丽的公主与英俊的王子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结尾,叫人快活而满意。但是,恰恰是一些不够美满的童话故事让我还一再想起,譬如《美人鱼》、《小王子》,还有安徒生那些不朽的作品。这些幸福美满的故事行成了童话就是快乐、和平、纯洁、幸福的世界。直到蒂姆-波顿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异样的童话。没有手的爱德华,古怪可笑的外星人,爱上人的母猩猩,变成一条大鱼的父亲,巨大的糖果工厂,这些都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他的电影里往往有几大定律:角色往往有童年阴影。歌特文化氛围浓重,黑色或偏暗场境,惨白的脸(从Pee-WeeHerma到甲虫汁到丑客再到剪刀手爱德华、到威利?旺卡都是白色的),神经质的话语和动作(主角),还有明显故意的黑眼圈……。疯狂破坏的场境时背景音乐往往是欢快的。认为好人不被社会接纳,他的主角一般都被人当成异类变态。对节日的喜爱,特别是万圣节和圣诞节的喜爱好像数十年如一日,并没有随着他年龄增大而消失。特别是万圣节,就是他眼中的节日表象和常人眼中的表象好像不太一样……。他的一部电影中往往有极黑暗和极光明的对比。对肢解、脑壳、血浆喷脸情有独衷,而且还要用特效制造不断的惊悚。(《僵尸新娘》)他的电影几乎不用CG,却要用摄影技巧和模型来表现一种童话氛围,让你认为童话世界存在。对歌舞剧的形势情有独衷[①]。在我看来,蒂姆·伯顿所阐释的是一种对童话新的解构,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对童话这个形象重新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童话暴力”。同时蒂姆·伯顿式的黑色幽默通过对人性的讽刺和嘲讽将童话中的真善美粉碎殆尽。

很多人都说他的电影是孤独的。在好莱坞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喜欢蒂姆波顿的电影的人都是一群孤独的人,因为蒂姆波顿就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他的所有影片几乎都有科幻片、神话片和恐怖片的元素,他构造了一个噩梦般的世界。这可能跟他的童年有关。蒂姆·波顿小时候常常被父母锁在屋子里,后来,又离开父母跟年迈的祖父一起居住。理所当然的,习惯于孤独的蒂姆·波顿的世界被小人书和恐怖电影包围。他把自己独自关在阴暗小屋里无穷无尽地想象异世界,摆弄万圣节party,并且挖地三尺找僵尸新娘。之后又理所当然地跑去加州艺术学院学习,发挥他的绘画特长。在得到迪斯尼公司赞助给年轻动画人的一笔奖学金后,波顿从此开始正式学习和从事动画工作。


《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关于机器人的现代童话,可以称的上是在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影片。我也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在电影里,他探讨了人性与科学范畴的关系。《剪刀手爱德华》可以是一个爱情包裹下的充满人性冰冷的悲剧。影片由约翰尼·德普和维诺娜·赖德主演,约翰尼·德普在片中扮演一名机器人爱德华,可他的制造者在他还未完全完成之前就去世了,把长有一双剪刀手的约翰尼.德普留在孤零零的古堡,深具人性的他忧郁地离群索居。后来他被一对好心的母女发现并带回人类世界,并且发掘出他剪刀手的特殊才艺,从雕冰、园艺到发型整理都显得才华横溢,而他和女儿维诺娜·赖德的相爱则更令人嗟叹,两人情深意切,但却无法用最简单的亲密动作拥抱来表达爱意,他恨自己的剪刀手。同时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人性中的卑劣部分使这份感情也不容于世,爱德华最后只有背对维诺娜·赖德幽怨的深情眼光,回到古堡孤独地用剪刀手机械地修剪树枝[②]。爱德华生活的别墅阴暗、破败、机械,与小镇上整齐、整洁、色彩斑澜的人类住所,影片中到处都洋溢着浓烈的童话意境。当笑容在他脸上渐渐绽放时,他的动作是机械的, 甚至有一些可笑。但是他那颗心是真的,是天真的,因为他喜欢这里的人。而人类的丑恶渐渐在阳光底下挥发,从最初的利用到最后的污蔑直到赶回到古堡,此时人性的丑陋升华到了极点。不论是曾对爱德华颇感兴趣的,甚至意欲挑逗的阔太太,还是一开始就对他排斥厌恶的女教徒,最后都汇成了一股强大而凶恶的势力,要置他于死地。原因就是他有一双和他们不一样的剪刀手,在他们眼里他是个异类。原来在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允许异类生活在人们自己身边。

在他的所有的电影里难得看到这样的奇情,这样的梦幻。那个简单又五颜六色的社区,有每天按时上班下班的丈夫们,有成天除了探听人家隐私或者勾引男人就无所事事的妻子们,还有把爱德华当作工具的人们。片头看见这斑斓的色彩,我还以为是到了世外桃源,不曾想到结局会如此的残酷,人类是多么的无情。爱德华身上那套到今天看来也另类的黑色皮装,他头顶那凌乱的长发,可以说与他苍白的肤色和纯洁美好的内心成了绝佳的比对,此时象魔鬼的偏偏是天使,而人们,只空有一副完整的躯壳。这就是现实,导演的梦幻世界纵然奇情,也逃不开与现实生活的痴缠,当金丽埋在了爱德华的胸前,镜头里爱德华苍白凄清却有无限感伤的脸庞下,是他无法不正视的剪刀手,因为这双手却无法拥抱自己心爱的人,也是自己痛苦的源泉。

我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电影,这个界限在哪里,如何去归类?我只知道能让心有所触动,能让观众从中感觉到什么。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电影。而爱德华让我深深体会到人性的丑陋,至今我都一直记着他那张惨白的脸和那纯真的眼神。我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局,真希望他先前就不应该去那个与他截然不同的世界里。因为在那里学会了一些本不属于他的东西,比如爱。就因为懂得却不能拥有,再回到自己的世界,想起那些记忆才更痛苦。虽说最后导演没有毁灭他,我想他的心却已经死了,这时孤独也不是之前那种了,已经加上了一些情。最后的画面:看着人世,他用飞快的剪刀刻出的冰雕落下的雪花,飘向房屋,飘向街道。也许两个世界,两种生存;隔离开来,也许各自才能完整的呼吸。这未尝是一种解脱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信息,也许是有关道德,也许是有关爱情,或许是有关人性。

mushi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许有关哲学

或许有关生活

或许有关爱情

如何去界定

我不知

想去追寻这种世界

它是不是和我们这个世界一样

有时会戴着面具

不知那里的情感是不是更美丽

一切无从考证

我幻想

或是在梦中自编自导

无奈我只是活在这个世界的一个俗人

梦始终会醒

现实还是会扯住你的脚步

还好有虚拟的景色——电影

可以让我一遍又一遍的去回味

当柏拉图遇上了爱情

精神或是物质

如何去掌控

此时已早已失去了平衡性

爱情和性

哪个是首领

情真或真情

一切都尽在无语中

如何去又该如何留住

度,又在哪里衡量

本来世界有太多的虚无

真真假假

轮回

也许只有他俩才知

活在那个世界里的他们

快乐很快乐吧!

mushi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一个青涩的少年

她,一个与他不同世界的人

其实他俩都带着一副假面具

只不过不知何时被揭开而已

他们本是平行的两条线

永远不会产生焦点

可一切直至他们的相遇而改变

他向往自由

她想逃出生活的牢笼

相遇很简单

心灵的相遇才难

原本生活的平静

泛起了涟漪

此时面具滑落

他看到了所谓自己的自由

她看到了牢笼的出口正向自己敞开

往往追求幸福都要付出代价

他们付出的远远要大于所得

痛苦 泪水 一次次在上演

心一直在保持着那份激情

无数只手想抓住他们

狠狠的拆散他们那双紧密的手

现实是残酷的

人是脆弱的

也曾选择放弃

靠回忆来安慰

幸福就这么简单

因为自己有过她的一切

哪怕现在他不在自己身边

自由的国度或许只有在天堂

mushi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